8月23至29日,國家大劇院與大都會歌劇院、華沙波蘭國家歌劇院、巴登-巴登節日劇院聯合制作理查德·瓦格納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將與觀眾見面。8月8日下午,國家大劇院繁忙緊張的一號排練廳內迎來了眾多新聞媒體記者,在媒體探班活動中,劇組為記者們展示了劇中第二幕的經典二重唱段落。 今年是國家大劇院開幕運營十周年。從2008年國家大劇院推出首部歌劇制作《圖蘭朵》至今,已經完成了55部歌劇制作,《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將是繼《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和《唐豪瑟》后,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第四部瓦格納歌劇,也將是第56部歌劇制作。在不少曾經觀看過瓦格納歌劇的觀眾而言,其超長的演出時長、思想性極高的劇情和遍布全劇的高難度詠嘆調幾乎成為了“標簽”,也使得觀演經歷格外難忘。《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作為瓦格納歌劇創作走向成熟期的里程碑式作品,更是集中體現著瓦格納歌劇的藝術特征——宏大敘事與細節刻畫面面俱到,人物形象豐滿復雜充滿魅力,高難度的經典唱段更是直擊心靈。在探班活動中,男高音歌唱家杰·亨特·莫里斯與女高音歌唱家安·彼得森共同呈現的第二幕中的二重唱,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段落。
為了刻畫男女主角在愛情魔藥的作用下逐漸摒棄分歧、徹底相愛的全過程,瓦格納不惜用長達二十分鐘的二重唱來展現愛情的魔力。雖然在歌劇舞臺上歌頌愛情的詠嘆調和二重唱并不少見,但如此兼具濃墨重彩與細致入微的筆觸來描繪愛情的唱段,也只能在瓦格納的歌劇中得以呈現。在解讀這部劇的劇情時,該版《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導演特雷林斯基介紹說:“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愛情故事非常特殊,它并非觀眾通常看到的以追求圓滿生活為目的的愛情,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愛情是以死亡為追求。”男女主角對于愛情的獨特追求在這首二重唱中有著明確的體現,瓦格納極富想象力地使用“黑夜”的音樂動機來代表男女主角的愛情,在漫長的夜幕中,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逐漸彌合著過去的分歧,最終愛情戰勝了一切困擾。指揮家呂紹嘉以“狂喜”來形容男女主角在相愛后的狀態,“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來說,夜晚是他們相會的時候,他們贊頌夜晚表示他們是解放的、相愛的,而白天對于他們來說是虛假的。以此類推,有很多這種象征性的,白天是外在的物質世界,夜晚是內在的精神世界,白天是理智的世界,夜晚是感性的世界。第二幕中,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的二重唱,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贊頌夜晚。而兩個人的愛情最終到達狂喜的時刻,也就是被馬克國王發現后,音樂中白晝的動機再度出現的時刻。”
杰·亨特·莫里斯與安·彼得森在這一唱段中不僅極盡展現了個人的演唱實力,更表現出極佳的藝術默契 梁鋼/攝
在探班活動的現場,杰·亨特·莫里斯與安·彼得森在這一唱段中不僅極盡展現了個人的演唱實力,更表現出極佳的藝術默契。隨著音樂的推進,兩位歌唱家的表演情緒也被調動起來。從面對現實的痛苦到相愛時的喜悅在二人的唱演中傳遞開來,給排練廳中的每個人帶來了回味與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