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契訶夫的最后一部劇作,《櫻桃園》有著難以言表的巨大價值,時至今日,距離作者創作此劇已過去百年有余,《櫻桃園》卻成為了上演最多的契訶夫的劇目。對于這片櫻桃園,人們往往有著特殊的偏愛,無論觀眾或者創作者,總寄望于從那園子中挖掘出數不盡的心靈寶藏。 11月23日起,由李六乙導演的《櫻桃園》將在首都劇場再次上演,而這也又將是一次我們與契訶夫以舞臺為媒介,進行跨越時空對話的良機。 如果你是戲劇資深愛好者,那么你當然不會錯過《櫻桃園》,當同樣的文本被不同的理解進行不同的演繹之時,從個中發掘到閃光的喜悅,自不啻于一次尋寶探險。 如果你是初窺門徑者,那么,從《櫻桃園》開始,開展一段深邃的戲劇之旅,或者也不枉此行——在若干年后,當某一個瞬間激起你的回憶,當那舞臺的一霎在腦海一晃而過,那樣的體驗,又何不擁有一次呢?
關于契訶夫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的莫泊桑和美國的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 契訶夫以語言精練、準確見長,善于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極濃的藝術氛圍。 我們無法否認,契訶夫的文學作品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跨時代的意義。其作品對于時代的思考,對于人性的探討,在其過身百年后的今天依舊有著難以言喻的特殊魅力。
關于《櫻桃園》
《櫻桃園》是契訶夫所寫的最后一部劇作,曾被焦菊隱先生譽為“是安東·契訶夫的‘天鵝歌’,是他最后的一首抒情詩”。 在《三姐妹》完成之后,契訶夫便著手于《櫻桃園》的創作,然而這部作品的創作卻分外艱難。在他寫給太太的信中,這種掙扎尤可窺得一二: “我要寫一個通俗戲,但天氣太冷。屋子里面冷得使我不得不踱來踱去,好叫身上暖和一點。……我盡力一天寫四行,而連這四行差不多都成了不可忍受的痛苦。” 然而事實證明,如此窮盡心力的創作最終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不同于《海鷗》首演的失敗,《櫻桃園》上演后得到了很是優異的成績,這也使得契訶夫得到了極大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