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林奕華舞臺劇《聊齋》
非常林奕華第58出劇場作品
聊齋Why We Chat? 以現代人視角跟蒲松齡降情伏愛 A theatre piece on modern love and ghost stories inspired by Liao Zhai
迷惘的人×執著的鬼×善變的狐 “真愛,就像鬼故事,聽過的人多,遇過的人少。” ——眾生說
特邀演出:張艾嘉×王耀慶 林奕華×黃詠詩:繼《賈寶玉》《三國》《恨嫁家族》四度合作
【本事】
蒲先生(王耀慶飾)原意是要當一位暢銷書大作家,但事與愿違,只能隨波逐流,經營起一個供人下載的APP,名叫“齋聊”,里面有各種由他創造出來的美女,讓孤家寡人可以把溫柔鄉隨傳隨到。
然而,其中一位佳人胡小姐(張艾嘉飾),卻似乎比他更了解自己。加上胡小姐的無處不在,使蒲先生疑幻疑真:難道她真有其人?是他曾經的女友?妻子?離異伴侶?抑或是紅顏知己?
角色隨身份易轉,故事也跟著胡小姐的身世水落石出,而令她懷疑的是,到底是她點化了浪蕩子蒲先生,還是蒲先生渡化了道行不夠的她?
這一男一女是緣是冤,全發生在一家過客絡驛不絕的大酒店,叫“聊齋”。
image008.jpg
【導演的話】
在我看來,《聊齋志異》與現代人沒有距離的關鍵,是在于蒲松齡筆下的“一廂情愿”。 “聊”是精神寄托,“齋”是狹小空間,里面有很多知識。光在書名的頭兩個字上,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手機生涯原是夢。 手機的發明,本來在于方便溝通,但硬件從來不是服務表面的需求,卻是深埋的軟肋。“聊”在這發揮最大的功用不是與人溝通的“聊天”,卻是把個人的憂悶寄托在包羅萬象的自我經營上,一只手機能有多大,然而,我們“住”在里面卻發現可以什么都“不假外求”,所有事物皆圍繞我們轉動,沒有一刻我們不是“中心”,如果我們愿意那樣相信,或想象。 選擇從主觀角度看世界,等于排斥了從不同角度看自己,當想象超載成了幻視與幻聽,“志”和“異”就順理成章的發生。 問題是,當別人的存在都只是用來補償自己的欠缺,溝通的結果也只會是“一廂情愿”,因為人人內心都有一道鐵打的門,名叫Why We Chat。
【張艾嘉×王耀慶×林奕華 十年再聚 久別重逢】
“王耀慶和張艾嘉真的是很好的搭檔。《聊齋Why We Chat》是二人繼《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后的第二次攜手舞臺劇,比起2007-2010的合作,這一次兩人的默契和對手戲仍然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人鬼戀,第一次在劇中為人父母,第一次多媒體演出,第一次漫舞。情感戲的交流,喜中帶悲,淚中有笑,比《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的復雜尤有過之。” ——林奕華
【主創說】
編劇 黃詠詩: “我不相信死后有另一個世界在等我,也不相信會有其他的超能力存在,去圓滿我的夢;《聊齋》人鬼狐交織出來的世界,現實和虛幻之間,我看見無盡對生命的期許。我在乎的,是在這一片混沌的世界,當每個人真正獨自一人的時候,到底雕弄出了一個怎樣的說法,筑起一個怎么樣的世界,去說服自己,然后回到現實,頑強地戰斗下去。也許,劇場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
導演 林奕華: “我為什么要創作一部叫《聊齋》的舞臺劇?因為,現代人愈來愈‘怕’跟人‘聊天’了。因為,我們愈來愈怕‘人’了。因為,在情感世界里,愈來愈多人活得像‘鬼’:把黑夜當白天,視付出為畏途,以致心態上很像鬼故事中的‘鬼’:要存在,就要‘采陰補陽’。怕『人』,但又要在‘人’身上得到力量,‘鬼’與‘人’的角力,較真,就在‘心理上’斗智,而更復雜的,是他們中間還有第三者:不怕‘聊天’(去探索人心)的狐。”
文學顧問 楊照: “透過再創造的戲,林奕華給觀眾的,不是答案,而是一連串的問題。藉由閱讀、重讀名著,我們有了更豐富、更深邃的體會——不見得是體會名著,而是體會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