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人們在理性上普遍接受“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觀點,但內心深處總還是希望有一個類似武林高手排行榜的事物存在,為身處信息過載時代的我們進行選擇時做最大程度的時間成本節約。對于遍布全球的交響樂團而言,如今經常被媒體和樂迷引用參考的兩份“權威榜單”不無巧合的全部來自英國,分別是《留聲機》雜志在2008年推出的“20大交響樂團”和Bachtrack網站在2015年票選的“10大交響樂團”。如果要整理總結兩份差異頗大的排行中有什么共同點,其中之一就是它們一致將北美地區最佳樂團的殊榮給予了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成立于1890年的芝加哥交響樂團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管弦樂團之一,與包括紐約愛樂樂團、費城管弦樂團等底蘊深厚的頂級樂團一樣,它同樣是以歐洲移民藝術家作為早期基礎、并在“二戰”結束后迎來巔峰的。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指揮大師弗里茨·萊納的率領下,芝加哥交響樂團見證并助推了美國立體聲唱片行業的高度繁榮,他們在RCA唱片公司的留下的錄音至今仍被樂迷們珍視,并獲得了“芝加哥之聲”的美譽。令人艷羨的是其后半個世紀中,樂團始終擁有水準卓絕的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索爾蒂、巴倫博伊姆、海丁克接續擴大著樂團的國際聲譽,朱利尼、阿巴多、布列茲等客座指揮也都與這支堪稱夢幻陣容的樂團結下深厚的友誼,就連公認的“隱士”指揮大師卡洛斯·克萊伯都將他僅有的兩次執棒美國交響樂團的經歷全部留在了芝加哥,足可見其獨一無二的魅力與特質。近些年來,眾多權威音樂媒體都對芝加哥交響樂團能夠兼具恢弘壯麗的聲音傳統與愈發細膩動人的詮釋效果表達了極高的贊譽,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現任音樂總監、意大利指揮大師里卡爾多·穆蒂的傾力塑造。
1941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穆蒂,堪稱是“指揮臺上的貴族”,這不僅因其優雅的臺風和飄逸的長發,更在于他淵博的學識和虔敬的姿態。在他那本讀來親切幽默的自傳《音樂至上》中,穆蒂詳細地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的歌劇簡直就是他成長歲月的“背景音樂”,連做飯的祖母和街區的看門人都在哼唱!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并以優異成績畢業于米蘭音樂學院的穆蒂,日后更是成為了意大利歌劇圣殿——斯卡拉歌劇院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音樂總監。融入血液的敏銳樂感結合忠實于樂譜的嚴謹風格,讓穆蒂成為了過去四十年間國際樂壇最具影響力的指揮大師之一,幾乎所有頂級樂團都競相與他合作,更多中國樂迷對他的熟知或許來自其曾先后五度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2016年年初,穆蒂率領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度造訪國家大劇院,在對于國家大劇院體量龐大的劇目生產和運營管理表示贊嘆后,用兩場囊括貝多芬、柴科夫斯基、馬勒、普羅科菲耶夫四位巨匠杰作的高水準音樂會徹底征服了北京的樂迷。尤其是在馬勒《第一交響曲“巨人”》終曲出那節奏穩健、氣勢磅礴的恢弘樂聲中,芝加哥交響樂團蜚聲國際的銅管樂聲部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強大實力,時至今日仍銘刻在眾多愛樂者的記憶中。
1月25、26日,這支美國“交響王牌”將在穆蒂大師的率領下重返國家大劇院,用堪稱“誠意滿滿”的曲目安排帶給北京觀眾新的精彩:樂團將在首場音樂會中呈現勃拉姆斯的第一、第二交響曲,對于在不久前剛剛感受過巴倫博伊姆棒下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醇正的德奧之聲的樂迷而言,兩者的詮釋注定意趣迥異,頗為值得期待;更加令人驚喜的是,芝加哥交響樂團竟將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兩部演奏時長超過50分鐘的大部頭作品同置于第二場音樂會中,為渴望感受美國樂團“爆棚”感官沖擊力與絢爛色彩的樂迷們提供了近乎極限的豐沛可能,這樣的聽覺盛宴怎能錯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