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夢醒時分的蘩漪與陳白露對話
《雷雨》中的蘩漪 ·《日出》中的陳白露 天津人民藝術(shù)劇院復排《雷雨》開始,整個劇組已經(jīng)早早籌備,日前正在排練當中,演員們已經(jīng)進入角色,準備著即將與觀眾們見面的演出。
我們在蘩漪人物分析時的公眾號文章中,曾向觀眾征集了最感興趣的問題,我們帶著問題探班《雷雨》劇組,和劇中人坐下來聊聊她們眼中的《雷雨》。
張艷秋老師在《日出》中的劇照

幾位老師們在排練場里對詞、走戲、排調(diào)度,將一顰一笑、細膩的感情融進角色里,每次入戲像是一場淋漓盡致的夢。今天,我們走進排練廳,找到了飾演角色蘩漪的張艷秋老師(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一起聊聊她的蘩漪人生。
“她們的痛苦與掙扎, 我都深深體會著!
我們和張艷秋老師坐下來聊天,是她剛在排練廳排完第二幕與大少爺?shù)谝淮渭ち医讳h的時候,艷秋老師長吁一口氣將自己從劇中調(diào)整過來,笑著說:“你們想問什么盡管問,希望越來越多的觀眾們能喜歡《雷雨》!
就像艷秋老師所說,越來越多的人在關(guān)注著天津人藝的《雷雨》,在期待的同時,好奇之處也更加深入。這些興趣點我們會跟隨劇目的排演給大家不斷劇透。 “ 關(guān)于角色蘩漪,是怎么理解這個人物的呢? ” 張艷秋老師: 首先感謝劇迷們的關(guān)注,謝謝。其實蘩漪這個人物,我是非常同情她的,她非常真實,非常的尊崇自己的內(nèi)心,蘩漪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面,特別是在周樸園的家長制下,她承受著這種壓制以及周樸園的冷酷,這樣的情況下她愛上了周萍,從思想上和意識上是很超前的,這種境況下她敢愛,她是在尋找一種內(nèi)心上的情感歸宿,她選擇了周萍,周萍當時也很愛她,他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所以說她敢走出這一步。
作為女性來說,讓我很欣賞她的勇敢,我很認同蘩漪在雷雨這部劇中的所有行為,盡管是因為她引起了最終的悲劇,我很理解她,這個人物更多的是往內(nèi)心演而不是外部的爆發(fā),因為她的內(nèi)心太豐富了,情感太復雜了,她既愛自己的兒子,又愛上了自己的繼子,她勇敢的踏出這一步,沒想到又要承受周萍想要拋棄她,但是一直以來,蘩漪都是在苦苦的追求他,這種一個女人苦的過程其實很讓人心疼
所以我在演的時候會更加從內(nèi)心中抓住她的苦和讓人心疼,而且對于蘩漪來說,她是一個出身優(yōu)越、高高在上的閨門小姐,但她為了愛情他最后在求周萍,甚至她愿意和四鳳一塊住都可以,只要能和周萍在一起,已經(jīng)在自己的姿態(tài)放得很低了,這個時候我覺得這個女人我很心疼她,也覺得非常可憐。 “ 您印象最深的臺詞或最喜歡的橋段是哪部分? ” 張艷秋老師: 是在第四幕的時候,蘩漪和周萍的一段對白,一想起這段戲我就特別的難過,會沉浸在這種情感里,蘩漪對萍說:“這一次我求你,我最后一次求你,我從來不肯這樣低聲下氣的跟人說話”,她這種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小姐,又是大家庭里面的太太,本身自己的娘家肯定也是很優(yōu)越的,她說“我從來不肯這樣低聲下氣的跟人說話,就當你可憐可憐我”,最后就是希望哪怕周萍是可憐她,只要周萍能夠給她這份情,她這段話真的挺難過的,每次過這段戲我就會一次次的體會到蘩漪的掙扎,是非常動人的。
“ 在飾演蘩漪的過程中覺得最難之處在哪里? ” 張艷秋老師: 一定要往內(nèi)心戲處理的多一點,這個人物不適合演外在的東西很多,因為她的身份是太太的身份,可她的感情又是跟低一輩的感情,所以她所有的東西都壓在心里,內(nèi)心狂熱,外表還要裝作冷漠,演這個戲心里會很累,這種壓抑包括到最后不管不顧以后爆發(fā)了,對她這個人物非常有起伏,她從第一幕二幕的忍,到求,最后為了愛豁出去一切,比如去雨里淋著,去跟蹤大少爺,在所有人面前當面揭穿了自己和周萍的亂倫的情感,這個人物在這一天中爆發(fā)出來,我會嘗試讓這個人物更有層次感。而且這個人物在飾演的時候要把握好這個分寸感,不能演的太過,角色就會沒有靈魂,要符合她身份,也要演出她的掙扎。
“ 張老師在現(xiàn)實生活中和蘩漪這個角色有什么異同點? ” 張艷秋老師: 我很欣賞這種女人,我可能生活中自己做不到,但是我很喜歡蘩漪這種性格,能夠尊崇自己的內(nèi)心,作為一個女人來說,她能不顧一切的去愛,為了自己的感情去爭取,我覺得她非常勇敢,讓我很佩服,到了最后一幕所有的事情揭發(fā)了,她沒有去恨去怨,反而她仍然深深的愛著周萍,希望能和周萍正視這種感情。一切事情敗露的時候,她驚訝之余第一個反應是,“對不起,萍,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很有悔意的,從這兒就能看出來,她是非常善良的,也非常的可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是做不到這種沖破壓迫的情感的,也沒有這種境況,但在舞臺上,我會把對蘩漪的這種同情、可憐、可愛表現(xiàn)出來。 “ 《雷雨》自開排以來觀眾們非常的關(guān)注您,尤其是大家特別喜歡您之前在《日出》中飾演的角色陳白露,這次您飾演蘩漪,那么這兩位曹禺筆下的經(jīng)典女性形象,您將如何把握呢? ” 張艷秋老師: 這兩個角色的差別非常大,她們的人物形象是非常不一樣的,《日出》里陳白露這個角色呢我演了很多年了,陳白露是交際花的形象,蘩漪更加深沉、內(nèi)心戲更多一些。首先陳白露的外露演繹更多一點,但并不代表她是絕對外放的形象,她的外露都是這個人物本身演給戲中其他人來看的,比如演給潘月亭、四爺?shù)鹊,她是一個個人極其矛盾體,她內(nèi)心想做的她在行為上做不了,就比如她想救小東西她卻沒救成,一步一步是失望再到絕望。但跟蘩漪相比她們完全不一樣,蘩漪的內(nèi)心是壓抑的,她的戲都沒有直白的去說,但她的行為卻是按照內(nèi)心趨勢這么做的,她勇敢的去沖破現(xiàn)實的阻力,但卻有著郁結(jié)于心的壓抑,給觀眾的信息量更大,讓觀眾一直替她揪著心。所以說她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演繹的時候要分別進入角色內(nèi)心去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