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時間,接連上演三部話劇,這樣的京劇團是不是有點兒畫風奇特?北京風雷京劇團就是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京劇團。觀眾坐在劇場看臺上的人把“唱念做打”講成故事,而且一講就講了三個故事。透過這些故事讓觀眾體會到京劇的變遷與傳承,魅力與內涵,讓觀眾感受到京劇人傳承助力的良苦用心
京劇在如今往往被蓋上老年藝術的印記,與年輕觀眾相去甚遠,同時京劇也是一個欣賞門檻相對較高的藝術門類,你得對其有所了解,才能去欣賞它的好,這就將大部分新觀眾堵在了門外。許多創作者都希望劇場觀眾里能少些“白頭發”,多些“黑頭發”。許多人努力讓故事更精煉,語言更現代,妝發更精致,甚至干脆把高科技的LED搬上臺。
風雷京劇團的“梨園三部曲”則獨辟蹊徑,跳出京劇舞臺,以現代觀眾更能接受的話劇形式來為京劇拉觀眾。三部話劇都以梨園人為主角,講述他們生活中、舞臺上下的苦辣酸甜,貫穿以京劇文化、知識。編劇、導演兼主演的風雷京劇團團長松巖,宛若一個導游,用生動有趣又不乏詼諧幽默的語言,帶領觀眾走進戲曲大觀園。他告訴你京劇背后的門道,讓你進入戲曲人的世界,了解并理解他們的努力和堅守。劇中,觀眾既能看到京劇在化妝、服飾、道具上的華麗和講究,也能了解到背后京劇演員成才不易、成角兒更難的艱辛。
學戲幾十年的松巖可以說把自己看到的、經歷的、能夠搬上舞臺的京劇故事都搬到了舞臺上。對“京劇小白”們來說,這樣的戲既有好看的故事,又有揭秘的性質,能夠激發對京劇更深了解的欲望。或者說,看著臺上那些人為了自己的玩意兒那么執著,不了解的觀眾也會想去看看京劇到底為什么引得這些人如癡如醉。而看過這三部曲再走進劇場看京劇,會獲得對京劇這門藝術的更好理解。據劇組成員介紹,三部曲的第一部《網子》剛開始還是以老年觀眾為主,到后來就都是年輕觀眾了,很多人也因為這部劇而第一次走進戲園觀看京劇。
“梨園三部曲”的完結篇《角兒》即將在首都劇場開演。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但在這部戲中,松巖卻更想為那些沒有成為角兒的人立傳。劇中講述了一位出生梨園世家、立志要成為角兒的京劇武生演員,一生艱苦追求卻未能成角兒的故事。雖然最終他沒有成功,但卻能從中看出藝人對于傳統藝術的情感堅守,以及為傳承經典而奉獻自己樸素一生的匠人精神。“京劇歷史上成角兒的人就那么多,更多的則是同樣努力、刻苦卻沒能成為角兒的人,其實他們在舞臺上的光彩不一定比角兒差。”松巖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