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藝術劇院
舞劇《騎兵》開票啦~圖片 5月5日-6日 19:30 北京保利劇院精彩上演!
| 劇目介紹 | 《騎兵》是中國舞臺藝術史上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舞劇,由內蒙古藝術劇院出品,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舞臺劇。 該劇于2019年8月創排完成,8月19日首演,并于2019年11月5日應邀參加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展演,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西部及少數民族地區藝術創作提升計劃”重點原創劇目。 此后該劇在2020年入選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創作計劃”、內蒙古自治區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紅色百年內蒙古”項目扶持劇目、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參演劇目、2021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精品舞劇演出季”,并獲得了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和2020年度中國版權“最佳內容創作獎”。
| 劇情簡介 | 抗戰勝利前夕,在外讀書的蒙古族青年學生朝魯,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辱,與幾位蒙古族青年殺死了日本人,回到故鄉草原。 在家鄉,他遇到了美麗的姑娘珊丹和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黑死病(鼠疫)席卷草原,危急時刻,解放軍派來了醫療隊,拯救草原牧人于水火之中。 朝魯從這支隊伍中受到中國共產黨革命思想的感召,心中燃起新的理想選擇,毅然決定穿上戎裝奔赴戰場,為新中國解放而戰斗。 臨別,依依不舍的珊丹為朝魯送來了愛情的信物和她心愛的蒙古馬“尕臘”。
戰爭殘酷,英雄不朽。朝魯與戰馬“尕臘”在每一次戰斗中都沖鋒在前,無所畏懼。 無數戰友血灑疆場,英勇犧牲,朝魯的戰馬“尕臘”也在最后一次戰斗中倒了下去。 珊丹始終被心中的朝魯和“尕臘”召喚著,毅然跟隨支前隊伍奔赴前線。 朝魯和騎兵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誓死沖鋒,終于看到了獵獵軍旗高高飄揚。
新中國成立為草原帶來了永久的幸福和安寧。 失去單臂的英雄朝魯,放下屬于他的榮耀,選擇帶著他犧牲的戰友和戰馬的忠魂回歸草原。 硝煙散盡的今天,歷史的豐碑上字跡鮮紅,那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的先烈——英雄的內蒙古人民騎兵!
| 院團介紹 |
內蒙古藝術劇院 內蒙古藝術劇院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正廳級藝術院團,2014年由區直9家藝術單位組建而成,2020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為內蒙古藝術劇院。內設歌舞團、蒙古劇藝術團、民族曲藝團、二人臺藝術團、雜技團、京劇團、民族樂團、合唱團、交響樂團、話劇團十個藝術團,下轄音樂廳、烏蘭恰特大劇院、烏力格爾藝術宮3個演出場地。長期以來,劇院培養和造就了周戈、陳清漳、吳曉邦、賈作光、瑪拉沁夫、通福、辛滬光、哈扎布、毛依汗、色拉西、敖德木勒、恩和森、德伯希夫、李萬春、德德瑪、斯琴高娃、寶音德力格爾、美麗其格、阿拉騰奧勒、明太、拉蘇榮、斯琴塔日哈、齊·寶力高、圖力古爾、烏蘭托嘎、查干、牧蘭、金花等眾多享譽國內外的著名藝術家;累計榮獲國內外獎項300多項。近年來創作推出了馬舞劇《千古馬頌》;話劇《國家的孩子》、《紅手印》;情景歌舞《草原上的烏蘭牧騎》;音樂劇《草原英雄小姐妹》;二人臺現代戲《北梁》、《山那邊》;京劇《大盛魁》;雜技劇《鴻雁》;民族管弦樂《絲路草原》、《北疆贊歌》、《蒙古馬》等優秀作品。
舞劇《騎兵》是2019年劇院創作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由歌舞團和直屬烏蘭牧騎聯合演出。歌舞團成立于1946年,代表作品有《鄂爾多斯舞》、《敖包相會》、《草原晨曲》、《各族人民心連心》、《萬馬奔騰》、《擠奶員》、《盅碗舞》、《乳香飄》、《納曼祈勒》、《東歸兄弟》、《盅·碗·筷》、《舞動的琴弦》等。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成立于1965年,代表作品有舞蹈《彩虹》、《牧人浪漫曲》;歌曲《牧民歌唱共產黨》;好來寶《騰飛的駿馬》等,2016年情景歌舞《草原上的烏蘭牧騎》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金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