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重排的話劇《白鹿原》,最主要特點是這部出自陜西本土、陳忠實老師的文學名著回到陜西‘落戶’。”近日,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國家一級編劇孟冰接受了陜西傳媒網記者采訪。作為2006年北京人藝版本《白鹿原》的編劇,孟冰表示,今年在陜西人藝重排的演員陣容均為陜西班底,劇情和結構上稍作修改,將于今年年末和陜西觀眾見面。
陜西文學名著回陜“落戶”
編劇孟冰坦言,2006年北京人藝版本《白鹿原》,曾兩次來陜演出并得到陜西觀眾的贊譽,他要感謝陜西觀眾的支持和厚愛。“當年話劇白鹿原來陜,北京演員班底說著很不標準的陜西本地話還得到許多的贊譽,要感謝陜西觀眾用博大胸懷和寬容態度接納了我們。”
“這次主要區別是出自陜西的文學名著,陳忠實老師的白鹿原回到陜西落戶”孟冰表示,目前陜西全省打造文化陜西,對于重拍《白鹿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距離上次復排畢竟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重拍得到了陜西政府的關心和支持,陜西人藝也信心飽滿。陜西這么多的優秀作品首選白鹿原,我想這是文化使命,也是文化擔當。”
本土演員“陜西腔”將更標準
“今年重排演員全使用陜西班底,語言上不存在問題。”孟冰表示,此次話劇《白鹿原》重排所使用的演員全為陜西人藝演員。在編劇上,孟冰介紹,話劇仍使用同一個劇本,但他按照導演和劇院的要求,對文字和作品結構的又做了重新審理,在整體上將有一定程度的修改。“比如說長度和篇幅上的壓縮,如果不壓縮要演三個小時,現在修改在兩個小時十五分鐘之內。”他說“段落上為了不產生斷裂感,原來是33個段落,現在將其合并或刪除,減少了4個段落,使得結構更為緊湊。”
在2006年版本中,導演使用了關中“華陰老腔”團隊大獲成功。孟冰表示,華陰老腔是關中一帶居民的生存方式和情感表達當中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次重排老腔元素仍然不會丟掉。
啟迪年輕一代更好地反思命運
孟冰認為,話劇《白鹿原》戲里最值得戲劇創作者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很好的承襲傳統文化。“就像《白鹿原》里所寫到的白鹿兩家祠堂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道德約束,在今天怎樣去重新認識它,它在整個時代發展過程當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談及傳統文化如何更好被當代年輕受眾接納,孟冰認為,現代藝術正是由傳統文化充當著內核。“在現代藝術中,它所的核心提取的文化符號都是最原始的圖騰,包括繪畫、雕塑、現代藝術的色彩、造型、變形等,都借鑒了過去最單純的原始古老的文化活動。”
孟冰說:“年輕觀眾可以更多關注劇中年輕人的形象,關注這些人物在大時代中如何沉淪、成長、改變、掙扎等不同的生命狀態,這種命運的感召可以構成一種反思,對今天年輕生命也會是一種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