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草原 感受天籟 民族特色 自然情懷 內蒙古馬頭琴精品音樂會亮相北京保利大劇院
馬頭琴天籟般的旋律穿越時空,帶著人們徜徉在溫柔坦蕩的情懷之中。由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民樂團、交響樂團,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135位演奏家組成的馬頭琴強大演奏陣容,于3月23日、24日亮相北京保利劇院,為首都觀眾奉獻一臺頗具蒙古族獨特音色的《聆聽草原》馬頭琴精品音樂會。 音樂會共分兩個部分演奏15首樂曲。在熱烈、雄壯的馬頭琴與打擊樂《哈屯點兵》中拉開帷幕;第一部分展示了馬頭琴獨奏、重奏與齊奏的風采,第二部分則通過馬頭琴與民樂、交響樂的默契帶給觀眾不同的欣賞體驗。內蒙古濃郁的草原風情、馬頭琴攝人魂魄的優美音色和演奏家爐火純青的演奏技巧,帶給現場觀眾心靈的震撼。 齊奏《海幕日》富有激情的跳弓和動感的和弦,表現了蒙古人對草原及游牧生活的崇敬和熱愛;重奏《馬頭琴贊》在分段呈現多種演奏法獨特風格的同時,將馬頭琴的“三種定弦五種演奏法”融為一曲;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將馬頭琴的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熔于一爐,同時吸收提琴的演奏技巧,向觀眾展示出一副優美的草原畫卷;馬頭琴與民樂《無題》表現現代城市的喧鬧與噪聲使人們的心態變得不安和浮躁,樂曲以音樂語言抒發內心的壓抑,呼喚建立一個美好祥和的生存環境,使人類的心境回歸自然;馬頭琴協奏曲《源》結合口弦琴的演奏,力求達到琴聲合一的極致和諧。此外,馬頭琴合奏《賽馬》、馬頭琴交響樂《梁祝》、《萬馬奔騰》等一首首不同風格的經典樂曲的演奏也將使觀眾欣賞到馬頭琴演奏的不同風格和技法。 馬頭琴演奏出的駿馬嘶鳴、馬蹄踏地等音色,模擬出萬馬奔騰的動感,使觀眾如臨其境身心震撼。整場音樂會在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帶領全體藝術家演奏的勢磅礴的經典曲目《萬馬奔騰》中落下帷幕,再現了馬頭琴音樂的壯美輝煌。 馬頭琴精品音樂會由國家一級指揮、蒙古族指揮家呼德執棒。《聆聽草原》馬頭琴精品音樂會精心編排了古老的潮爾、馬頭琴名曲、蒙古族民歌、國內外經典曲目,集傳統和現代時尚為一體,全方位展示馬頭琴不同時期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風格,盡顯古老樂器的獨特魅力。 草原風情、民族特色深受首都群眾的歡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場極富文化個性的音樂會,我被馬頭琴感動,我為音樂會激動。”生活在北京的音樂人哈泊力夫如是說。 “欣賞馬頭琴演奏,心中有一向往,我要去草原。”聽著這古老的馬頭琴,還沒去過內蒙古的北京觀眾紅柳夫婦,萌生了今年夏季去草原旅游的想法。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簡介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是使用蒙漢兩種語言從事創作、生產、演出的綜合性民族藝術表演團體。內設歌舞團、蒙古樂團、蒙古劇團、民族交響樂團、蒙古族青年合唱團及創作、舞美、演出營銷等部門。現有演職人員500余人,其中國家一級演員89人,二級演員112人。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的眾多優秀藝術作品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獲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敖包相會》等經典歌曲廣為傳唱;《盅•碗•舞》、《擠奶員舞》、《天堂》等民族舞蹈久演不衰;大型歌舞晚會《千里草原多秀美》、《天堂草原》榮獲國家級最高獎項,成為民族藝術品牌;《納曼祈勒》、《東歸兄弟》在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大賽中雙獲金獎;舞樂組合《吉祥頌》入選中央電視臺2011年春節聯歡晚會,受到了全國乃至全球華人華僑觀眾的好評,獲得歌舞類特等獎;《盅•碗•筷》在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蹈比賽中,摘得群舞組作品金獎;雙人舞《海日》在第六屆華北五省區市舞蹈比賽中榮獲表演金獎;群舞《蒙古媽媽》和《訓駝》在 “第三屆中國內蒙古舞蹈大賽暨第三屆內蒙古電視舞蹈大賽”中分別榮獲表演金獎和銀獎;雙人舞《海日》獲創作銀獎;《蒙古媽媽》在中國舞蹈“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大賽中榮獲作品銅獎;舞蹈《吉祥頌》、《盅•碗•筷》以及歌曲《冬眠的草原》獲得了全區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蒙古劇《滿都海斯琴》捧得第六屆中國藝術節金質大獎,四項文華大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小品《五畜》獲“安甲杯”多國電視小品大賽一等獎;蒙古族青年合唱團獲得國際和平藝術節合唱金獎;2008年、2010年連續兩次獲得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合唱組銅獎;蒙古樂團以蒙古族器樂演奏為主,風格獨樹一幟,《萬馬奔騰》、《初升的太陽》等演出曲目蜚聲中外。樂團組合參加第十二屆青年歌手大獎賽獲原生態組團體第一名,并與2009年隨胡錦濤總書記赴俄羅斯參加兩國建交60周年慶祝晚會演出;2011年,原生態節目《滿都拉汗贊》在央視元旦雙語晚會,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央視英語頻道會同央視網、新浪網等全國各大網絡向世界滾動播出,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2010年劇院參加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歌舞晚會《馬背激情》、音樂劇《心之戀》,受到中外觀眾的高度贊譽。 近年來,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演出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并先后出訪亞、歐、非、美、大洋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繁榮民族文化、傳播民族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溫馨提示 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