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杰斯特·穆索爾斯基:歌劇《霍萬興那》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亞歷山大·阿魯秋年:降A大調小號協奏曲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天方夜譚,作品35
小號:李德欽 指揮:夏小湯 演奏:中國愛樂樂團
導賞: 《霍萬興那》這部歌劇現在已經很少上演了,但其序曲卻經常出現在音樂會上,因為劇名難于理解,所以穆索爾斯基又給他另外起了個通俗而又寓意深刻的名字——《莫斯科河上的黎明》。這首樂曲是俄羅斯民族覺醒的象征,其深沉博大的情懷令人無法不為之動容。同樣屬于俄羅斯民族樂派“五人團”的里姆斯基-柯薩科夫以配器華麗而著稱,他最著名的作品《天方夜譚》為人們展示了管弦樂音色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而只要熟悉《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聽眾,相信都能夠通過聆聽這部作品而產生豐富的聯想,這充分展現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魅力。
阿魯秋年是亞美尼亞作曲家,他的小號協奏曲非常著名,是小號演奏家們的必修課。作曲家自幼喜愛小號,早在1943年就打算為亞美尼亞愛樂樂團的小號首席瓦塔薩良寫一部協奏曲,不料瓦塔薩良在戰爭中犧牲,因此直至1950年才得以完成并在莫斯科首演。正如阿魯秋年本人所評論道:“這風格可以說是我的一般作品中所特有的,這里沒有使用任何民間旋律。所有音調和主旋律特性都力求使這部作品具有普遍的人類價值,能被全世界的人所理解。”作為一部誕生于20世紀的小號協奏曲,與人們通常更加熟悉的海頓與胡梅爾小號協奏曲相比,阿魯秋年的小號協奏曲充分利用了現代樂器制作工藝為這件樂器所賦予的全新表現力,演奏技巧方面也更具挑戰,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李德欽,中國愛樂樂團小號演奏家、首席)
小號:李德欽 李德欽,中國愛樂樂團小號首席。CCTV 光榮綻放十大青年小號演奏家。先后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師從陳嘉敏教授、德國斯圖加特音樂學院師從Wolfgang bauer 教授、德國魏瑪李斯特音樂學院 Uwe 指揮:夏小湯 1981年5月25日出生于北京,自幼學習鋼琴,11歲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附中,主修鋼琴。曾先后從師于趙屏國教授和石叔誠教授。16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跟隨著名指揮家俞峰教授學習交響樂隊指揮。學習期間,連續五年獲得學校的各項獎學金。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2002年被學校保送為研究生,繼續跟隨俞峰教授學習交響樂隊指揮。2005年9月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并留校擔任教學工作,任指揮系主科老師和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最年輕的主科老師。 在校期間,多次與作曲系合作,指揮、排練新作品的首演,并參加了炎黃杯獲獎作品音樂會、中韓現代音樂節及北京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演出,憑借良好的指揮技術和對現代音樂的準確理解獲得了作曲系師生的高度贊譽。2003年底帶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在珠海演出,反響十分熱烈。2005年開始連續帶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在北京各個高校舉行幾十場音樂會,反響十分熱烈。2006年榮獲第二屆全國指揮比賽第一
他近年來不斷應邀指揮國內各大職業樂團。2005年指揮深圳交響樂團演出第一屆中國作曲博士作品音樂會大獲成功,受到了在場十幾位專家的一致稱贊。2005年同深圳交響樂團合作第一屆中國作曲博士作品音樂會,所有作品均為首演,獲得空前成功,贏得了在場幾十位音樂家和終身教授們的廣泛贊譽、2006年帶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錄制并出版發行了馬思聰先生的《大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雙小提琴協奏曲》。年底CCTV電視臺又錄制了夏小湯指揮的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交響樂》。2007年再次執棒深圳交響樂團成功舉行了第三屆中國作曲博士作品音樂會。之后開始長期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成功的在全國進行了多次巡回演出,同時和Akiko Suwanai一起在北京和廣州演出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2008年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在北京大學演講并講解德沃夏克《第八交響樂》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喝彩。2009年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在國內首演了André Jolivet的作品。2007年又成功地指揮演出了第三屆中國作曲博士作品音樂會。同年開始兼任中國愛樂樂團助理指揮一職,指揮了多場高水平的音樂會,受到了主流媒體的廣泛稱贊。還曾經與深圳交響樂團、 天津歌劇舞劇院、山東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昆明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等職業樂團合作過,擔任了大量的排練、演出、錄音等工作,他以準確、嚴謹、精練、激情的指揮風格在各大職業樂團廣受好評。
中國愛樂樂團
與新千年共同肇始的中國愛樂樂團已走過了十八年的歷程,歷經十七個音樂季。伴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這個年輕的交響樂團在音樂舞臺上甫一出世,便贏得海內外極大的關注。十八年走來,實現了樂團創建者們為自己確立的“中國一流,亞洲前列,世界著名”的既定目標,完成了歷史性的提升和跨越。在新的世紀,世界見證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奇跡,也認同了中華民族在藝術發展和文化復興上蘊藏著的無限能量,中國愛樂樂團的成長就是一例明證。
中國愛樂樂團交出的答卷有著醒目的標記:2009年春天,英國《留聲機》雜志評出“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中國愛樂樂團與柏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等一起榜上有名!
這份答卷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十八年間,中國愛樂樂團已舉行了包括交響樂、歌劇、清唱劇、戲劇配樂、芭蕾音樂、室內樂、音樂劇、影視音樂、多媒體音樂、與中國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各類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內的千余套音樂會,演奏了近三千部作品,觀眾累計百余萬人,國內、國外巡演行程約計百萬公里,相當于環繞地球20余圈。
2000年5月25日,在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宣部的關心指導下,中國愛樂樂團在原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基礎上組建成立。中國愛樂樂團是國家級交響樂團,直屬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現任團長為李南,余隆擔任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2000年12月16日,余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首演音樂會。
中國愛樂樂團在十六年間完成了大量音樂作品的世界首演、中國首演,以推動、弘揚中國音樂新作品為己任。這其中包括了杜鳴心創作的京劇交響樂《楊門女將》(音樂會版),郭文景的交響曲《東方紅日》、音詩《江山多嬌》,陳其鋼的《五行》、《蝶戀花》、《逝去的時光》(二胡與樂隊版)與小號協奏曲《萬年歡》,潘德列茨基鋼琴協奏曲《復活》、第八交響曲《無常之歌》,葉小綱的《大地之歌》、《巍巍昆侖》,趙季平京劇《楊門女將》(舞臺版)、《喬家大院》組曲,譚盾《馬克·波羅的四條神秘之路》、《青春》、《三個音的交響詩》、《樂隊協奏曲》與《隆里格隆》,彼得·魯策奇卡的《荷爾德林交響曲》,趙麟的大提琴與笙協奏曲《度》,由鄒野創作的中國電影早期經典《神女》數字修復版電影配樂,約翰·威廉姆斯的《諧謔曲》等。
中國愛樂樂團曾于2000-2006年先后與德意志留聲機(DG)唱片公司合作錄制過三張唱片,開創了中國樂團與世界頂級唱片公司合作,面向全世界發行唱片的先河。2012年,中國愛樂樂團在過往音樂季演出中的現場錄音合集出版發行,這套100張CD的唱片套裝收錄了樂團在過往105場音樂會中演奏的213部中西方經典作品,創造了我國交響樂團在唱片錄制方面的新紀錄。
中國愛樂樂團的境內外巡演既贏得由衷的贊譽,又使所到之處領略了中國藝術家演奏經典音樂的無窮魅力和愛樂精神的傳播。2004年12月,樂團受意大利共和國政府特邀,赴羅馬議會大廳演出圣誕音樂會。2005年2月至4月,樂團在藝術總監余隆率領下舉行規模空前的世界巡演。2008年5月,樂團在梵蒂岡著名的保羅六世大廳由余隆指揮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中國樂曲《茉莉花》,受到包括教皇本篤十六世在內的八千余名聽眾的熱烈歡迎,并得到了教皇向全世界發出的對北京奧運和中國人民的祝福。2014年7月,中國愛樂樂團登上倫敦逍遙音樂節的舞臺,成為第一支在頂級夏季音樂節演出的中國樂團。2015年8月,中國愛樂樂團舉行歷史性的“絲綢之路巡演”,在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與希臘等五個國家的六座城市里演出了七場音樂會,得到了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眾多國際媒體的交口稱贊。中國愛樂樂團在2016年5月舉行了跨越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與印度三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巡演”,于2016年7月首次訪問俄羅斯,并于2016年11月開啟了跨越加拿大、美國與古巴三國的美洲巡演。
與此同時,中國愛樂樂團也在為拓展古典音樂新的表現形式、探索新的古典音樂載體而作出嘗試。2014年夏,樂團完成了交響樂藝術電影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攝制,成為我國第一部該類型的藝術電影。2015年夏,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滕文驥導演與余隆、郎朗、濮存昕、王秀芬等藝術家們傾情出演的音樂藝術片《黃河》完成攝制,并于同年9月進行全國公映。
兒童入場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