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經典作品改編 話劇《二馬》
【演出亮點】
話劇《二馬》改編自老舍先生同名長篇小說。這部作品源自老舍先生早年旅英生活,既是他將西方文學敘述方式與中文小說相結合的嘗試,也是他親歷了中西方文明的劇烈碰撞后對國民性的深刻反思。
京味風趣與英式幽默,活脫脫兩塊面對面的哈哈鏡,嬉笑怒罵間,照見兩個古老帝國民族的德性,同時又穿越百年,照見今天的我們。文化的交融與碰撞,個人的選擇與掙扎,看《二馬》窺見個中滋味。
【劇情概述】
老馬遠在倫敦的大哥忽然離世,留下了無人打理的馬家古玩店。為了接管大哥的買賣,老馬帶著兒子小馬坐著輪船遠赴倫敦。
在伊牧師的安排下,馬家父子住進了溫都太太家。有了暫時落腳地的二馬,除了熟悉古玩店的生意,還要應對溫都太太專為中國租客定下的各種規矩。人在窘境,老馬卻時常把“甭提錢,俗氣!”的樂觀信條掛在嘴上。同住一個屋檐下,一來二去日子久了,溫都太太也悄悄發現,這對中國父子似乎并沒有那么糟,反而心生好感。
就在生活看似就要步入正軌的時候,溫都太太卻鐵了心的忽然讓二馬父子搬家!這一切背后有著怎樣羞于啟齒的原因,二馬父子又能否繼續在倫敦闖出一片天地?反正小馬始終堅信“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主創介紹】
原著:老舍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原排編。悍叫 郭奕雯
原排導演:方旭
復排改編:李曄
復排導演,演員:李曄
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編劇、導演。
北京清華大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表演客座教授。自編自導自演話劇《北京的雪》,導演 話劇《大學之道》。擔任慶祝建國70周年大型音樂歌舞史詩文藝晚會《奮斗吧!中華兒女》戲 劇部分導演。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季播獻禮欄目《故事里的中國》章節導演(《烈火中永生》 等)。受文化和旅游部指派參與重要文藝演出活動策劃和導演工作。
演員:寧文彤
中國內地知名男演員,參演影視作品:《瑯琊榜》《歡樂頌》《我是余歡水》《香蜜沉沉 燼如霜》《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武媚娘傳奇》《家有兒女2》《小龍人》等;
參演話劇作品:《啟功》《櫻桃園》《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孔乙己正傳》等。
演員:崔奕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曾出演話劇 《拜訪森林》 《棗樹》 《海鷗,海鷗》《薩勒姆的女巫》。
演員:潘豪名
曾出演烏鎮戲劇節話劇《成語四則》,國家優秀民族歌劇《有愛才有家》等。
演員:李溯
曾出演話劇《暗戀桃花源》,先鋒獨幕劇《有愛無愛都銘心刻骨》,嚴肅荒誕劇《將話劇進行到底》等。
演員:李帥
曾出演話劇《語文課》《安心也孤獨》,音樂劇《小子豌豆與小姐珍珠》等。
舞美設計:王琛
視覺設計:魯東方
燈光設計:唐華強
音響設計:石磊
服裝造型設計:杜娟
【過往媒體評論】
100多年前的愛情偏見,至今仍然縈繞在人們心頭。劇中最為出彩的改編,大概是把原著中完全理想主義的李子榮,變成了一個外在先鋒、內里守舊的人物。比起充滿了革新理想的小說人物形象,這種悲涼而認命的人物設置也許更符合老舍的“習慣”——看見了生活中的黑暗,然而并不馬上奢望光明。
——人民日報
老舍《二馬》要講述的,不僅是橫亙在文化差異與世俗眼光之間的愛情與萌動,更是一代華人在倫敦的際遇,一個舊國度與新世界的碰撞。而創作近一百年后,這部小說被搬上話劇舞臺,似乎又有了另外的意味:百年前的偏見與愚昧尚未消弭,新的矛盾與荒謬已經登場。
——北京日報
這不僅僅是兩個古老而迥異的帝國的碰撞,更是老舍寫出的《傲慢與偏見》,中與西、男人與女人、父與子、房客與房東……這種種的沖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幅“漫畫”通過跳進跳出的諷刺和荒誕,將一個過去的老舍帶到了今天,讓老故事講出當代人的迷茫和困境,這或許就是導演希望呈現的效果。
——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