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名稱:“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新時代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
雜技劇《先聲》
主辦: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演出時間:2024年7月10日-11日19:30
演出團體:沈陽雜技演藝集團
演出時長:105分鐘,無中場休息
演出票價:580/380/280/180/80元
*此演出允許1.2米以下兒童持票入場,一人一票,對號入座*
“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
新時代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
主辦:中共中央宣傳部 文化和旅游部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劇目介紹
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雜技劇《先聲》由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出品,沈陽雜技演藝集團全新創作,是國內首部以雜技劇形式將九一八那段發出抗戰先聲、救亡圖存的歷史搬上舞臺的重大歷史題材作品。自2023年9月首演以來,該劇憑借創新的編排和精湛的技藝,成功斬獲第六屆“遼寧文華大獎”第一名、“遼寧文華表演獎”及“舞臺美術獎”等大獎,并成功入選2024年度“中國雜技藝術創新工程”重點扶持作品。
全劇從1931年春節前夕在沈陽火車站秘密接應中共中央特派員李先生開始,由救亡號角、家園淪陷、喋血抗敵等九幕構成。劇中可以看到舞獅、高蹺、騰空飛杠、爬桿、車技、網吊、鉆圈等30余個雜技與魔術技巧等,或表現抗戰中與日寇的殊死搏斗,或表現革命英烈與抗戰群眾的百折不撓與慘烈犧牲等,很多技巧專門為劇情而創設,突破了雜技拙于敘事的桎梏,實現雜技技術和劇情延展的巧妙融合。
該劇更多的展示了科技賦能舞臺藝術的可能性,自由轉換的異型紗幕投屏輔助推進劇情開展;LED背景幕墻呈現的光影重疊與街道場景的變化;爆炸瞬間,演員們慢動作表演與電影蒙太奇效果融為一體的舞臺視覺藝術。北國冰雪與林海波瀾,低矮的土炕和奉天火車站,緊扣該劇特定的歷史背景與人情風貌,虛中有實地還原了東北地區獨有的特色景觀。該劇充分運用視頻多媒體、聲光電等最新技術,把舞臺藝術和現代電影表現手法融為一體,創造出既超乎想象又合乎情理,極具沖擊力的現場觀賞效果。
該劇匯集了當下中國雜技界頂尖的創作班底,由曾經執導多部獲獎作品的國家一級編導李春燕擔任總導演,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擔任藝術總監,舞美、音樂、服裝設計等均為國內頂配,并由雜技業內專家鼎力加盟。該劇自2023年9月首演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好評如潮。百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業內專家觀演后,對該劇的思想性、藝術性、歷史性和觀賞性給與高度認可,國家及省市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各類藝術專業平臺競相報道200余篇,紛紛給予高度贊譽。
劇情簡介
劇目緊扣抗戰“先聲”組織劇情,以中國沈陽普通的一家人在九一八事變前后的歷史境遇為主線,用雜技語匯精彩演繹“北大營的槍聲、沈陽警察的抵抗、中共滿洲省委的宣言、東北人民的怒吼、義勇軍的沖鋒”等同仇敵愾的熱血聲音,藝術地再現了民族危亡關頭,中國共產黨高擎抗日大旗、吹響抗日號角,團結帶領東北人民救亡圖存、浴血奮戰,發出誓死抗戰“先聲”的恢宏歷史場景。
序幕:引子
一幕 秘密接站
二幕 除夕之祭
三幕 偽善聯誼
四幕 重要情報
五幕 大敵當前
六幕 傲然槍聲
七幕 救亡號角
八幕 家園淪陷
九幕 喋血抗敵
尾聲 抗日烽火
參創人員
策劃制作:
總 策 劃:劉志寰
總 監 制:劉克斌、劉壯野、鄧 頌、王明鑫
監 制:高維權、米 佳、譚 蘭
策 劃:安 寧、王 曉、周仲濤、鐘 鸝
藝術總監:邊發吉
出品人、制作人:安 寧
制作總監:李恩杰
雜技技術總監:孫力力
舞臺效果總監:王建民
史學顧問:王建學
主創團隊:
總 導 演:李春燕
編 。宏悋、馬 琳
副總導演:劉 亮
執行導演:薄 樂
作 曲:李 恒、王 楠
舞美設計:劉海峰
服裝設計:宋 立
燈光設計:王瑞國
視頻制作:李 杰、華倏婧
道具設計:王建民、劉海峰
化妝造型:魏小萌
音效設計:孟書鋮
魔術指導:朱明珠
舞臺腳本(歌詞):閆 強
主題歌演唱:汪正正
劇名題字:李京臣
舞臺監督:周仲濤、王 丹
主要演員:
單 單 飾王大奎
花梁銘 飾童年王大奎
張高亮 飾老疙瘩
張 宇 飾黃顯聲
李 維 飾青年黃顯聲
劉興博 飾王大力
周曉汶 飾童年王大力
陳 憶 飾李先生
商宇晴 飾王小英
喬 艷 飾王小英
花若溪 飾童年王小英
全 立 飾王大娘
李 佳 飾王鐵掌
佟天舒 飾丑婆
智 佳 飾李德寶
朱思念 飾土肥原賢二
王君臨 飾花魁
指導單位: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
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
出品單位: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
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特別鳴謝: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沈陽雜技演藝集團簡介
沈陽雜技團有著72年的光榮歷史,國際國內聲名遠播,是中國最具實力的專業雜技藝術表演團體之一,是當代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一面先進旗幟,也是我們沈陽市土生土長的文化瑰寶。
幾代“沈雜人”砥礪前行,諸多創舉為沈陽這座城市贏得了榮耀。1957年,中國第一個高空雜技節目在沈雜誕生;1960年,沈雜的《飛車走壁》紅遍祖國大江南北;1963年,沈雜演員參演的第一部雜技題材電影《飛燕迎春》在香港首映。
1972年,沈雜作為中國文化藝術團體首開赴美訪問演出先河,被稱為繼“乒乓外交”之后的“雜技外交”。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先生在白宮親切接見全體演員,盛贊沈雜“為中美兩國人民架起了友誼的橋梁”。1988年,沈雜作為“文化先行者”赴印尼義演37場,為中印兩國恢復邦交正常化做出特殊貢獻。
1998年,沈雜創排的雜技晚會《天幻》成為中國雜技界公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部“現代雜技”晚會;2000年,沈雜在中國工商總局注冊的“獅子滾繡球”形象標識成為是中國文化事業單位的第一個標識;2002年,沈雜的《力量》作為第一個走上央視春晚的雜技節目贏得了全國人民的矚目;2004年,作為胡錦濤主席出訪南美洲的隨訪團體,沈雜《天幻》晚會在巴西進行文化外宣演出。
2004年,沈雜作為全國首批轉企改制的文藝院團率先轉制成立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至今,集團先后榮獲了中宣部、文化部、商務部等五部委聯合授予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出口文化企業”等多項國家級殊榮,并連續七屆(14年)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多年來,沈雜始終堅持藝術精品創作,先后有“騰空飛杠”“抖杠”“高椅”“轉動地圈”等40多個節目340余人次在國內外重大雜技比賽中榮獲金獎和銀獎,創排的以“幻”系列晚會為代表的16部晚會深受海內外觀眾的喜愛,雜技劇《龍幻》等四臺晚會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雜技劇《熊貓——尋夢之旅》《炫彩•中國》《先聲》等五個項目榮獲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
沈雜先后為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美國、巴西等22個國家的元首進行了專場演出。演出足跡遍布世界70余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境外演出超8000場,觀眾超1200萬人次!吧螂s”已經成為國際演藝市場上一個響亮的民族文化品牌。 |